一、 啤酒鸭的商业 从饭饭发布的版规上看,啤酒鸭和叶落无声组织的活动都属于商业自助活动。以下引饭饭发言: 1、纯AA制活动:所有活动费用平均分摊,组织者不提供属于个人或者集体的装备并且收取租金。 2、商业自助活动:组织者提供属于个人或者集体的装备并且收取租金,或者组织者收取一定的组织费,但其它费用分摊。 3、商业活动:组织者为一次活动标定价格,并为活动提供组织、管理、领队等服务,类似旅行社。
条款很明确,现在的建议是:既然商业自助活动和商业活动是分为两类的,路网能否专门开辟一个商业自助活动的版块? 纯AA活动对于小范围十人以内的活动是没有问题的,大伙只需要一个大致的方案,就可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但是规模稍大,领队的压力就陡增:前期探路、攻略计划、人员统计、交通安排、食宿安排、骨干调度、临变预案、财务计算……..环环相扣,不能马虎一点。 众所周知,路上自助游领队多是亏着腰包带大伙玩,有时候活动节余的几十块钱充做领队的长途电话费,即使全体队员当面同意,也不是所有领队都敢收。长此以往,谁都顶不住,这也是路上的老驴逐渐退出江湖开始走私的原因之一。 所以,从持续性角度,商业自助活动应该值得鼓励。这种类型的活动需要防止的是一些领队借机赚黑心钱,帐目不明,鱼目混珠。 对商业自助活动可能存在的弊病的预防方案建议如下: 1、领队资格认证,以前路网搞过星级评审什么的,后来不知道怎么扯起杈子的环保问题,事情不了了之。反过头来看,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创意。 2、账务公开,活动完毕必须发财务帖,并付一部分同行队员的确认。在账务透明的基础上,包车费贵不贵,旁观者也就能一目了然。 3、对有违纪现象的领队,可以警告直至取消领队资格。 二、 东方牛事件
这个事件,不管事后如何煽情,一部分队员如何激动回味,朋友们如何抬庄,事件毕竟是事件。 从事后双方对质的情况看,两位领队在这次活动中最关键的失误是对自己所带团队的性质把握不够。如果是公开召集的活动,那么事先对线路的公示就是一种承诺,不可以随便更改。如果事前就决定上山后兵分两路,也应确保对每一个队员说明计划,并指定可靠的中途带队撤回的助手。 这个事件后果本身并不严重,heme向领队要医药费也比较扯淡,但是从事后论坛里的反应,却折射出了路网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我现在用马甲说话就是一个奈于人情的举动。 东方牛的活动帖子很不错,他在黄陂一带的探路活动成果,对武汉户外是一种可贵的贡献。谁也不希望这么一个敬业、热情的领队受到莫须有的伤害,路网上,这样的领队越多越好。但是,贡献归贡献,问题归问题。如果一味遮丑,只会让外面人看笑话,过厚的粉底倒会让人生疑了。 读老牛回复heme的帖子“11号确实有经验教训要吸取。回汉的第二天上午我就和那位“女领队”探讨了这个问题,在时间较紧的情况下,特别是人多,或有新人的情况下,一定要走熟路,如果没有熟路就应坚决不带新人,这是我11号犯的最大错误,也是我们今后一定要接受的教训。”这是最关键的一句话,却埋在一大堆自我表白中,不如放在头里,直截了当。
三、领队及其活动类型分析
做为领队,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我合适带哪种类型的队伍哪种类型的活动。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就容易惹麻烦。 户外活动,大致分类如下,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1、 高风险。登珠峰之类的雪山、探路性质穿越无人区……..这些活动随时伴随着死亡的威胁。登雪山比较合适在有 商业赞助和商业保险的条件上进行,探险活动铁杆朋友三五相约比较不错。 2、 技术类。攀岩、瀑降……这方面活动已经常规商业化了。 3、 普通的穿越。走常规线路,身体锻炼、欣赏风景、心灵体验,这方面活动规模可大可小,AA和商业自助都不错。规模越大、线路越长对领队的综合要求越高。 4、 普通的小型探路。标准的AA环境,人员也不宜多,对领队的要求是线路的创意、足够的体能、服务的精神、融洽的人际关系。 5、 市郊纵山。风险小,人员多少可视领队的协调能力和帮手多少决定,目前未发现商业化可以存在的土壤。 6、 市区徒步。老少咸宜的大众化活动,是全民健身的样板活动。可以没有领队,但是对环境渲染、活动宣传和发起群体的持续力要求较高。这种活动目前也不是完全没有潜在的弊病,随着人际上的熟悉,各徒步圈上的人情往来开始频繁。我参加你一百次,你参加我二百次、吃吃喝喝凑份子的礼尚往来过多,导致一部分TX玩了半年,体重不减反增。在徒步线路的选择上,策划者也有好大喜功的现象,以环东湖徒步为例,路窄、车多、尾气大,如果没有官方组织渡江节时采取的类似船只管理措施,这种人车共挤的喧闹场面还是消停一下好些。[此帖子已被 庄稼汉 在 2009-10-15 17:54:10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