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15|回复: 6

[转贴]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手册

[复制链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20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204748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04-3-23 1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未知 来自:未知  时间:2004-3-19

  提起大峡谷,人们首先会想到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百余年以来,它都以“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称号享誉全球。近几年来,一些国家逐渐领悟世界之最地理景观的社会与经济价值,相继推出了所在国的大峡谷,并向科罗拉多大峡谷发出了挑战。

  如秘鲁推出了科尔卡大峡谷,因其深度达3200米,自称是世界最深的大峡谷;尼泊尔王国则推出了喀利根德格大峡谷,它为阿纳普那(海拔8091米)和德哈乌拉给日(海拔8167米)两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所夹持的谷地,也自认为是世界第一深峡谷。但是,如果去过这三条峡谷再将它们作比较,后两者尽管在深度这一个指标上具有优势,而从整体上却均无法与科罗拉多大峡谷相比,虽深邃超逾前者,但雄伟壮观却显不足,在科罗拉多大峡谷面前只能拱手称弟。

  当今世界上惟一可以直接向科罗拉多大峡谷提出挑战的只有中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险峻幽深,侵蚀下切达5382米,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内雨林等九个垂直自然带,是世界山地垂直自然带最齐全、完整的地方,这里麇集了许多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称世界之最。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怀抱南迦巴瓦峰地区的高山峻岭,冰封雪冻,它劈开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像一条长长的湿舌,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输送水汽,使青藏高原东南部由此成为一片绿色世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里最险峻、最核心的地段,是一从白马狗熊往下长约近百公里的河段,峡谷幽深,激流咆哮,至今还无人能够通过,其艰难与危险,堪称“人类最后的秘境”。由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环境恶劣、灾害频仍,构成人们很难跨越的屏障和鸿沟,其落后与闭塞,使墨脱成了高原上的“孤岛”、远离现代社会的“世外桃源”,至今少有人涉足。1994年,我国科学家组成一科学考察队,对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才揭开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神秘面纱的一角。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基本特点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壮、深、润、幽、长、险、低、奇、秀。

  高: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两侧,壁立高耸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和加拉白峰(海拔7234米),其山峰皆为强烈上升断块,巍峨挺拔,直入云端。峰岭上冰川悬垂,云雾缭绕,气象万千。

  壮:从空中或从西兴拉等山口鸟瞰大峡谷,在东喜马拉雅山无数雪峰和碧绿的群山之中,雅鲁藏布江硬是切出一条笔陡的峡谷,穿越高山屏障,围绕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大拐弯,南泻注入印度洋,其壮丽奇特无与伦比。

  深:在南迦巴瓦峰与加拉白垒峰间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深处达5382米,围绕南迦巴瓦峰核心河段,平均深度也5000米左右,其深度远远超过深2133米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深3200米的科尔卡大峡谷和深4403米的喀利根德格大峡谷。

  润: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峡谷南段年降水量高达4000毫米,北段也在1500毫米~2000毫米之间,故整个大峡谷地区异常湿润,布满了郁密的森林,形成了世界上生物多样最丰富的峡谷。它与发育着荒漠植被的干旱的科尔卡大峡谷、与发育着单一松林的比较干旱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德格大峡谷。

  幽: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林木茂盛。由于地势险峻、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而且许多河段根本没有人烟,加上大峡谷云遮雾罩、神秘莫测,所以环境特别幽静。这也是上述三个大峡谷所无法比拟的。

  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连续的峡谷绕过南迦巴瓦峰,长达496.3公里,比号称世界“最长”的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还长56公里。

  险: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许多河段两岸岩石壁立,根本无法通行,所以至今还无人全程徒步穿越峡谷。相比其他三条大峡谷,谷地中都有路相通;科罗拉多大峡谷,游人可乘牲畜在谷地中穿行游览;科尔卡大峡谷,游人可徙步沿谷地旅游;喀利根德格大峡谷,谷地中村庄星罗棋布,沿谷地的小路是当地发展徒步旅游的主要路线。就水道而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河段,河水平均流量达4425立方米秒,远远超过67立方米秒的科罗拉多河和另外两条河流,其河流流速高达16米秒,水流湍急,跌水相连,至今未有人能漂流进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其水流的险恶程度也远在诸峡谷之上。

  低:系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低处的巴昔卡,海拔仅有155米,远远低于上述三个峡谷的任何一个最低点。

  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为奇特的是它在东喜马拉雅山脉尾闾,由东西走向突然南折,沿东喜马拉雅山脉南斜面夺路而下,注入印度洋,形成世界上最为奇特的马蹄形的大拐弯。它不仅在地貌景观上异常奇特,而且又成为世界上具有独特水汽通道作用的大峡谷,造就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奇特的森林生态系统景观。

  秀:整个大峡谷的自然景观可以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秀甲天下”概括。谓其秀甲天下,主要是指无论在秀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上都独领风骚。就广度而论,大峡谷是山秀、水秀、树秀、草秀、云秀、雾秀、兽秀、鸟秀、蝶秀、鱼秀、人秀、村秀……不仅如此,大峡谷的秀还有其深远和雄伟的内涵。例如大峡谷之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溪流、帘帘飞瀑直至滔滔江水,固态、液态、气态、雪花、溪流、大江、秀丽深入到水的各种形态、各种尺度规模。而从力度来看,数百米的飞瀑,16米秒的流速,4425立方米秒的流量,其力度甚为壮观。再如大峡谷之山,从遍布热带季风雨的低山一直到高入云天有皑皑雪山无一不秀;茫茫的林海及耸入云端的雪峰给人秀丽的感受更如神来之笔。生于斯长于斯的众多的生灵,更以其独特的形体和生命的活力迸发出秀丽的光彩。

  “高壮深润幽,长险低奇秀”。随着21世纪的到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幅更为壮观的前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将不再是藏于深闺无人识的险山恶水,它将如出水芙蓉般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成为大自然奉献和人类历史探求的另一种辉煌。

  进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有六条路线可以选择:

  第一条路线:米林县派区—多雄拉—拿格—汗密—马尼翁—背崩。这是一条传统的大道,也是一条从喜马拉雅山北坡高原上到大峡谷下游河谷的道路。通常行走需经三天时间,中间带要翻越海拔4200米左右的多雄拉山口,过山口经拿格到汗密、马尼翁则是一路下坡。其中,汗密以下的老虎嘴一带,山路悬在陡崖上,十分险峻难行。历年运输发生事故皆在此处。从马尼翁走过钢架铁索吊桥,到达对岸的背崩区,海拔已降到700米左右。

  第二条路线:从米林县派区经大渡卡、格嘎到加拉,顺江而下进入大峡谷的小道。由加拉往下进入无人区,无路可走。沿江大概走一星期方可到达白马狗熊,沿江皆为刀削般的基岩陡壁。新中国建立以前,传统的通行是从白马狗熊上山,离开峡谷经西兴拉山口(海拔4400)米沿一条支沟直下,到达大峡谷,经进大拐弯后的江边鲁古村,过溜索到甘代(东岸),由甘代顺而下经加热萨区直奔墨脱。

  第三条路线:从川藏公路上的帕隆起程,沿帕隆藏布江下游河谷下行,三天的骡马大道可直达大峡谷的顶端扎曲村,过新建的铁索桥(原为溜索)至达波,离开大峡谷横切过去,一路经原始森林和山梁,三天可到大峡谷拐弯下方的江边八玉村,然后经鲁古、甘代、加热萨到墨脱。

  第四条路线:从波密县的古乡渡过帕隆藏布江的古乡湖,上山翻过随拉山口(海拔4400米左右),西南下,直达大峡谷江边的加热萨区。沿途山路曲折,行程三天。

  第五条路线:从波密县扎木镇南行沿嘎隆拉北曲直上,越过海拔4200米的嘎隆拉山口,西南下,沿嘎隆拉南河经64公里、86公里(“64公里”、“86公里”皆为波墨公路上的地段专用名,也称为64道班、86道班,到达大峡谷畔的达木。这条线路经过多次修筑,步行道比较好走,开山季节甚至可沿公路开汽车直达63公里一带。顺利的话,一般两天时间可进入大峡谷到达墨脱。

  第六条路线:从波密往东不远到达兴,过帕隆藏布江沿达兴河上溯到源头,由盘山小道上金珠拉山口(海拔5030米),越过金珠拉沿金珠曲下行,经提琴到金珠区(格当),由金珠区往下过蚂蟥山经达木到大峡谷江边,一般步行需四五天时间。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20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204748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04-3-23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纪实

作者:中国中央电视台 来自:中国中央电视台  时间:2004-3-19

  由科学家、新闻工作者和登山队员组成的“98’中国人类首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队一行46人,于1998年10月23日从拉萨出发,历时40多天,穿行近600公里,在深山密林、悬崖陡峭、水流湍急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开展了异常艰辛的科学探险考察活动,获取了大量科学资料,领略和探索了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奇观,于12月3日实现了人类首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壮举。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北坡的杰玛央宗冰川,穿行于西藏日喀则、拉萨、林芝等4个地、市后,从墨脱县出境,最后经印度、孟加拉汇入印度洋。

  走向世界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1994年,中国科学家们发现并确认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并很快将此消息公布于世,引起了世界的广泛的关注。雅鲁藏布江从其入口处的西藏米林县派乡至出境处的墨脱巴昔卡,总长496公里,峡谷核心河段平均深5000米,最深处达5382米。这是本世纪人类最大的地理发现之一。

  雅鲁藏布大峡谷对世人有着神奇的魅力,独特的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们祖国的珍贵财富,也是地球上最后一块“秘境”,是全人类的珍贵自然遗产。

  在科考队准备进入大峡谷之前,国家民政部、西藏自治区政府和中国科学考查协会,联合在北京举行了“大峡谷科学定名”的学术讨论会,得到了一致认识,并上报国务院。1998年9月18日,国务院代表中国政府正式确定世界最大峡谷科学定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从此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名字正式载入史册。

  异常艰辛的道路

  1998年10月27日,考察队在峡谷入口处的西藏米林县派乡,兵分三路,正式实施徒步穿越行动。由植物学家李渤生教授为分队长的一分队,从派乡沿江右岸而下,经白玛格、希兴拉山到达大峡谷大捌弯顶端的扎曲村。这支分队穿越了20多公里的无人区,也是从大峡谷最险要的核心地区穿过,那里是海拔7000多米的南迦巴瓦峰、加拉白垒峰两座雪山之间的峡谷地带,山高谷深、悬崖绝壁,茂密的原始森林间出没狗熊、老虎等野兽。而林下蚂蝗、草爬子到处可见,在这段峡谷的考察中,险情四起。考察队员小稽在通过由队员自己架起的独木桥时,不慎掉入河中,险些被冲进雅鲁藏布大峡谷波涛汹涌的江水里;队员纳尔斯的腿被草爬子蜇出浓浓的血,其毒性很快发作,淋巴肿得都无法走路,到了八一镇,经过手术,从皮肉里取出毒虫的头部和两支尖爪,情况才有所好转。

  被称为“光协队”的二分队由水资源学家关志华教授任分队长。他们从派乡往南翻过海拔3000多米的多雄拉雪山,进入墨脱境内,从大峡谷出境处沿江而上,最后也抵达扎曲村。这个分队的徒步行程为450多公里,在三个分队中行程最远。他们过溜索、穿塌方、泥石流,几乎天天惊险天天冒险。出发前大家就估计到道路的艰辛,关教授带头,在离开八一镇前全体队员削发为光,誓与大自然挑战,为考察队为中国人争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队员们同样作出了巨大的牺牲。队员谷颧喜走在泥泞的路上不慎滑倒,肩甲骨被摔成粉碎性骨折;墨脱的毒蜂多且大,据当地人说“三个蚂蜂蜇死一个人”。尽管有备而来,但仍有危险。一次一位队员不当心触动了蜂窝,于是立刻有成千上万被激怒的蜂围冲上来。在此时此刻,即便是年已58岁的关教授也只好不顾一切,像小伙子一样从三米多高的悬崖跳将下来逃命要紧了。

  考察大峡谷外围地区的有关环境,是大本营分队的主要任务,由地理学家杨逸畴教授率领。这支考察队从林芝县排龙门巴民族乡弃车徒步前往大峡谷大拐弯顶端,途中,年已63岁的杨教授因心脏供血不足,在穿越百米长的塌方时摔倒在地,休克许久,经过其他队员抢救,才苏醒过来。苏醒后的杨教授脸上流血不止,眼镜也破了,但他仍坚持前往。这支分队的另一项任务是在大拐弯顶端的扎曲建立本次考察队的大本营,以迎接另外两支小分队在此会师。

  根据队部安排,从大本营中又精选出一支瀑布分队,从扎曲村出发沿雅江上行对接穿越,以尽可能减轻一分队的穿越任务。这支分队要走的路是大峡谷核心的无人区,这里还尚未进入打猎季节,过去猎人开出的小道长满了小树、杂草,必须自己动手,劈藤凿山才能开出一条十分勉强通过的路,在这条路上与其说是走路,还不如说是滑行。首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队的总队长高登义说:“我在西藏考察这么多年,从未走过这么艰难的路。”队员们稍不小心,就被路边的荨麻扎得哇哇叫。经过5天的艰难行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棗大峡谷绒扎地方,也就是极有可能有瀑布的地方。苦尽甜来的高队长说:“当我们回到大本营与其他两支分队会师之际,就是庆贺完成人类历史壮举的喜庆之时。”

  揭开雅鲁藏布大峡谷瀑布之谜

  雅鲁藏布大峡谷到底有没有瀑布?有多少?有多大,这是中外科学家们一直关注的问题。经过考察,在大峡谷无人区腹心地带共发现了四处瀑布群,解开了这个谜。

  从大本营分出的瀑布小分队,在抵达扎绒的第二天,首先发现的是绒扎瀑布。“绒扎”当地门巴语为峡谷之根,在这里,考察队员们极为兴奋地发现了一个大瀑布群,7个瀑布在相距200米之间形成,高差100多米,最大的高约30米,宽50米。考察队员们站在最大瀑布东侧的岩石上,看着浪花四溅,涛声阵阵,江面上的彩虹时隐时现,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继续往上游走,在距绒扎8公里到11公里的地方,又发现了两处瀑布群。在其上下600米的河床上还有三处2至4米不等的小瀑布和5处跌水。在最大瀑布的南岸,还有一条约一米宽的飞瀑从高山上倾注到雅鲁藏布江,其景象十分壮观迷人。科学家们对此一一作了定位和测量,并确认了特征数据。返回

  与此同时,从大峡谷上游沿江而下穿越的第一分队,也在希兴拉山下的雅鲁藏布江的河床上发现了一处落差约30米的瀑布。总队长高登义说,在这么短的范围内,在大江主干上形成多级大瀑布,这在中国是首次发现,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他说,根据掌握的数据,这些瀑布的形成都不过几十年的事,这表明青藏高原在大峡谷地区的地质构造运动十分强烈,4处瀑布群均属于基岩形,显然形成于新的地质构造运动,也说明这里是大峡谷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区域。

  无人区首次发现红豆杉

  道路虽然艰辛,但在徒步穿越大峡谷的过程中,全体科考队员的通力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率队赴雅鲁藏布大峡谷腹地无人区考察大瀑布的路途中,张文敬教授根据这个地区的地理、气候等特点,经过细心考察,第一次发现了这里生长着大面积濒危珍稀植物棗红豆杉。

  现在担任中国科学院贡嘎山生态站站长的张教授介绍说,野生原始天然红豆杉林在世界上分布不多,以前在中国也只有在云南、四川等西南部少数区域有所发现,但多年来被人砍伐破坏严重,像大峡谷地区这样大面积保存完好的天然红豆杉林已不多见。

  据考察,这一带天然红豆杉林分布区域遍布大峡谷海拔2500至3200米之间的广大地区,分布面积达上千平方公里。这里红豆杉最大单株树高30多米,胸径最大可达1.5米以上。一些生长良好的幼树已是红果累累,令考察队员欣喜不已。

  红豆杉除了具有一般树的使用价值外,其美丽漂亮的树冠还是一种珍贵的旅游观赏树种。更为主要的是,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其珍贵、奇特的药用价值十分关注。其中的紫杉醇对癌症等疑难病症有十分良好的治疗功效,其应用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由于大峡谷地区的险峻、奇特,其资源的种类和质量在中国甚至世界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有关部门将及时组织天然红豆杉林的专项考察,并建立红豆杉林自然保护区,以利于更科学、合理保护这个地区重要的野生生物资源。

  “活化石”——缺翅目昆虫

  据专家介绍,缺翅目昆虫目前在世界其他地区已经绝灭,这种古老原始的活化石昆虫,原本生活在非洲等地的赤道附近,后随澳洲板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拼合漂移,最后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殊环境中残存下来。

  地理学家杨逸畴介绍,中国科学工作者曾经在登山科学考察时也发现过缺翅目昆虫,此次再次发现表明大峡谷地区具有特殊优越的生态环境,反映了这一地区生物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生物地理格局的分布和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在40多天的徒步穿越考察中,有关专家还在大峡谷地区选择了10个测绘点,精确测绘了大峡谷的深度和谷底宽度,为国家正式公布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测数据。在地质、水文、植物、昆虫、冰川、地貌等方面也都取得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和数千种标本样品,为大峡谷的资源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当考察队胜利返回拉萨时,西藏自治区举行了隆重的庆功大会,祝贺考察活动圆满成功。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次仁卓嘎在会上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必将进一步带动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实践,带动科研事业向前迈进,促进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深远的影响。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26

回帖

-46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64
发表于 2004-3-23 14: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开此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主题

1422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674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4-3-23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本《最后的秘境-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书,要不要也传上来看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8

主题

1586

回帖

1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5934
发表于 2004-3-23 2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由 [B]mei[/B] 发表:
我有一本《最后的秘境-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书,要不要也传上来看看啊。


先到你家把书抢了看了再谈吧~~~嘿嘿
[center]流╭逝╭不╭回,╭叹忆╮╭故去╮非╮,╭→不悔→不恨╮
↓↑↓↑↓↑↓╭╯╭←╯↑╭←╯↑╰→╯╭──←──╯
明╯冥╯无╯常╯,悦对→╯将来→是,□□╰心平→气静…

...在路上,我平静的快乐着...

http://midlight.vicp.net不断更新中
[/cent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509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8279
发表于 2004-3-24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40多天的徒步穿越考察中,有关专家还在大峡谷地区选择了10个测绘点,精确测绘了大峡谷的深度和谷底宽度,为国家正式公布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测数据。

偶师兄做的贡献
佛说不可
我欲无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266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014
发表于 2004-3-24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获益非浅!
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5-14 15:07 , Processed in 0.04604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